九游会员等级:德清县‘共富数字渔仓’:从废弃矿坑到智能渔业科技助力产业升级

来源:九游会员等级    发布时间:2025-08-17 16:23:17

<< Return list

九游黄金会员:

  

德清县‘共富数字渔仓’:从废弃矿坑到智能渔业科技助力产业升级

  近日,浙江湖州德清县的“共富数字渔仓”项目引起了广泛关注。该项目位于首届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的举办地——德清县,当地近年来不仅在地理信息产业方面取得显著进展,还在农业现代化转型上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。

  德清县的“共富数字渔仓”原址是一个废弃矿坑,中间的大片土地曾处于状态、杂草丛生。2022年,经过生态整治,这片荒地被改造成了现代化的智能渔仓。整个项目占地约700亩,目前正处于投产建设阶段,其中育苗区的一期工程已于今年5月正式投产,30万尾鲈鱼正在一个个智能养殖桶中快速生长。

  与传统养鱼模式不同,这里的养殖桶每个直径为5米,平均蓄水量约为25立方米,能够养殖2500尾鲈鱼。这相当于传统鱼塘一亩地的养殖数量。通过这一种方式,同样的土地面积,在这里可以多养出10倍以上的鱼,极大的提升了土地利用率。

  传统养鱼一直依赖自然条件,受温度和水质等不可控因素影响较大。而在“共富数字渔仓”,每个养殖桶都配备了水质监测传感器,能够实时监测水温、溶氧量等关键指标。当溶氧量低于5mg/L时,增氧装置会自动启动,确保水中氧气充足。这种持续健康稳定的水环境使鱼儿的浮头率降低了80%以上,死亡率也降低了20%。

  养鱼的重点是水质管理。在这个小空间内,鱼的排泄物和饲料残余怎么样处理?答案在于一套三级尾水处理系统。第一级微循环系统过滤掉颗粒物;第二级内循环系统利用微生物分解氨氮等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;第三级外循环系统则通过吸附材料来充分过滤。这一系统使得原本的养殖尾水得以循环利用,实现了零排放、零污染。

  此外,渔仓顶部安装了总面积达300亩的光伏板,每年能发电2600万千瓦时,不仅满足了渔仓自身的用电需求,还探索了电解水制氢技术,产生的副产品氧气正好用于鱼仓增氧,形成了一个绿色闭环。

  预计今年9月底,第一批鱼将上市,年底“共富数字渔仓”将全面投产,有望成为全国单体最大的淡水鱼数字渔仓,预计年产值将达到3亿元。从“靠天吃饭”到“科技养鱼”,德清县正在用实际行动践行渔业绿色循环发展。

  你认为这种科技赋能的渔业模式能否在别的地方推广?面对类似的资源利用挑战,别的企业是否也能借鉴这种模式呢?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